[拼音] gù quán dà jú
[释义] 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拼音] gù míng sī yì
[释义]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拼音] bù gù sǐ huó
[释义] 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拼音] gù pàn zì xióng
[释义] 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宋书 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拼音] bù gù dà jú
[释义] 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拼音] háo wú gù jì
[释义]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出处] 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拼音] nèi gù zhī yōu
[释义] 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拼音] xiāng gù shī sè
[释义]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
[出处] 《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出处] 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拼音] xiǎng qián gù hòu
[释义] 顾:看,视。想着前面,又顾虑后面。形容犹豫不决、矛盾重重的状态
[出处] 巴金《春》:“觉民气得没有办法,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
[拼音] gù xiǎo shī dà
[释义]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出处]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拼音] gù hòu zhān qián
[释义] 同“瞻前顾后”。
[出处]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g
[释义]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拼音] wú suǒ gù dàn
[释义] 见“无所顾忌”。
[出处] 《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拼音] xíng bù gù yán
[释义]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拼音] diào tóu bù gù
[释义] 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出处]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拼音] páng huáng sì gù
[释义] 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处观望。形容犹豫不决的神情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四·崔浩》:“数日之间,众未及聚,谋未及生,彷徨四顾,而莫知所以为御。”
[拼音] gù bǐ shī cǐ
[释义] 顾:照顾,照管。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6卷:“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
[拼音] gù ér yán tā
[释义] 见“顾左右而言他”。
[出处] 《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拼音] xiāng gù wú yán
[释义]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