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ó lì yǐ xū
[释义] 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拼音] mó lì yǐ xū
[释义] 见“摩厉以须”。
[出处] 唐·白居易《重序》:“盖示余勇,摩砺以须我耳。”
[拼音] gē xū qì pào
[释义]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拼音] chún chǐ xiāng xū
[释义] 犹唇齿相依。
[出处]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拼音] niān duàn zī xū
[释义]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拼音] xū méi nán zǐ
[释义] 指男子汉大丈夫。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丫环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何况须眉男子。”
[拼音] rǎn xū zhǒng chǐ
[释义] 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出处] 宋·陆游《岁晚幽兴》诗:“卜冢治棺轮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
[拼音] xū fà jiē bái
[释义]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拼音] liáo hǔ xū
[释义]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拼音] xu ran ruo sheng
[释义] 指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