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máng bù lù
[释义]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释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拼音] lòu mǎ jiǎo
[释义]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拼音] lù shuǐ fū qī
[释义]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露水夫妻乃前世定的,只要自己谨慎些儿就是了。”
[拼音] fēng cān lù sù
[释义]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拼音] chū lù tóu jiǎo
[释义]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处]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拼音] wēi ruò zhāo lù
[释义]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拼音] 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释义]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处] 《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拼音] chū tóu lù liǎn
[释义] 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拼音] lù sù fēng cān
[释义]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拼音] tǎn xiōng lù bèi
[释义] 敞开上衣,露出胳膊。
[出处]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71回:“湛越加咆哮,迫令宫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挞。”
[拼音] cái bù lù bái
[释义] 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
[出处] 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拼音] yǐn fēng cān lù
[释义] 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
[出处] 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拼音] běn xiàng bì lù
[释义]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拼音] zhēn xiāng bì lù
[释义] 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经陛下醉之以酒,酒醉则真相毕露。”
[拼音] xī fēnɡ yǐn lù
[释义]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拼音] shuāng lù zhī jí
[释义]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拼音] shuāng lù zhī sī
[释义]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
[出处]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拼音] lù miàn pāo tóu
[释义] 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妇,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拼音] náng zhuī lù yǐng
[释义] 比喻显露才华。
[出处] 《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于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