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éi dòng fēng xíng - [释义]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 [拼音] rú léi guàn ěr - [释义]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出处]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 [拼音] huān shēng rú léi - [释义]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 [出处] 宋·陆游《太液黄鹄歌》:“须臾传召宴公卿,欢声如雷动天地。”  
- [拼音] fēng xíng léi lì - [释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 [拼音]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 [释义]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出处] 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 [拼音] léi lì fēng fēi - [释义] 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 [拼音] léi dà yǔ xiǎo - [释义]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 [释义]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拼音] xùn léi fēng liè - [释义] 犹言迅雷烈风。 -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 [拼音] píng dì qǐ léi - [释义] 犹言平地一声雷。 - [出处] 许地山《海角底孤星》:“这一回,真是个平地起雷咧!”  
- [拼音] tiān dǎ léi jī - [释义]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 [拼音] jí rú léi diàn - [释义]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 [拼音] qū léi cè diàn - [释义] 见“驱雷掣电”。 - [出处] 清·丘逢甲《长句赠许仙屏中丞时将归潮州》:“驱雷策电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  
- [拼音] qū léi chè diàn - [释义] 比喻神通广大。 - [出处] 明·孟称舜《娇红记》:“把俺那移星换斗神通显,驱雷掣电灵光现。”  
- [拼音] guǐ gōng léi fǔ - [释义] 同“鬼斧神工”。 - [出处] 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 [拼音] léi hōng diàn chè - [释义] 轰:象声词,轰响;电掣:电光闪过。形容来势迅猛,使人猝不及防 -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雷轰电掣弹毙凶僧,冷月昏灯刀歼余寇。”  
- [拼音] liè huǒ hōng léi - [释义]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 [拼音] fēng léi zhī biàn - [释义]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 [出处] 据《书 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 [拼音] fēng chè léi xíng - [释义]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 [出处] 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 [拼音] fēng léi huǒ pào - [释义] 形容十分急躁。 -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