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g yún zhì yǔ
[释义]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出处] 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拼音] piāo fēng jí yǔ
[释义] 同“飘风暴雨”。
[出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拼音] pòwūgēngzāoliányèyǔ,lòuchuányòuzāodǎtóufēng
[释义]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拼音] qī fēng hán yǔ
[释义] 见“凄风苦雨”。
[出处]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拼音] shàng yǔ páng fēng
[释义]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拼音] yǔ jì yún zōng
[释义]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出处] 宋 柳永《雪梅香》:“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拼音] bō yún liáo yǔ
[释义]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出处] 元 刘致《一枝花 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拼音] chūn fēng yǔ lù
[释义] 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出处] 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拼音] cǎn yǔ suān fēng
[释义]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出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拼音] fēng xíng yǔ sàn
[释义] 同“风流云散”。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拼音] fēng yǔ lián chuáng
[释义] 同“风雨对床”。
[出处]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拼音] yǐ fēng xué yǔ
[释义] 蚂蚁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拼音] xùn fēng bào yǔ
[释义] 暴:突然而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拼音] fēng cān yǔ sù
[释义] 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拼音] máng fēng bào yǔ
[释义] 指非常急骤的风雨
[出处] 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拼音] máng fēng sè yǔ
[释义]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出处] 清·钱谦益《徐元叹诗序》:“宁为长天晴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
[拼音] mù yǔ shū fēng
[释义] 同“沐雨栉风”。
[出处]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拼音] měi yǔ ōu fēng
[释义] 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 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拼音] mán fēng zhàng yǔ
[释义]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拼音] ōu fēng mò yǔ
[释义]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