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í xióng wèi jué
[释义] 比喻胜负未定。
[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今豪杰竞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其土宇,与陇、蜀合从,高可为六国,下不失尉陀。”
[拼音] luàn shì yīng xióng
[释义] 乱世:动乱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拼音] yī shì zhī xióng
[释义]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出处]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拼音]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
[释义]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出处]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拼音] cái xióng dé mào
[释义] 指才德杰出。
[出处] 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拼音] qún xióng zhú lù
[释义]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拼音] xióng cái dà lüè
[释义] 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拼音] fā fèn zì xióng
[释义] 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出处]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拼音] xióng cái gài shì
[释义] 盖:压倒。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拼音] dǎn zhuàng xīn xióng
[释义] 见“胆大心雄”。
[出处] 《中国歌谣资料·当兵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
[拼音] xīn xióng wàn fū
[释义] 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拼音] yīng xióng běn sè
[释义] 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
[拼音] yīng xióng rù gòu
[释义] 入彀:指进入弓箭的射程以内,比喻就范。天下英雄均已就范。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拼音] háo jié yīng xióng
[释义] 指气概、胆识、能力都杰出的人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
[拼音] hǎo hàn yīng xióng
[释义]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随你好汉英雄,怎出高城峻垒?”
[拼音] xióng chàng cí hé
[释义] 比喻相互附和。
[出处] 清·戴名世《已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剿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拼音] xióng jī duàn wěi
[释义]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拼音]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拼音] fā fèn wéi xióng
[释义] 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出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拼音] hú bù èr xióng
[释义] 喻两雄不可并存。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锰库不群,鸷鸟不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