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óng tiān ér jiàng
[释义] 天上掉下来的。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拼音] huò cóng tiān jiàng
[释义] 祸:祸害;灾难;降:落下来。灾祸从天上落下来。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为那窈窕娘,不招你个俊俏郎,弄出这一番祸从天降。”
[拼音] xiáng lóng fú hǔ
[释义]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拼音] xǐ cóng tiān jiàng
[释义]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拼音] jiàng zūn yū guì
[释义] 纡:弯曲、屈抑。降抑尊贵的地位;谦以自处。
[出处] 清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乃实由纡尊降贵,自放弃其贵族之特权,以结欢于处士。”
[拼音] zhāo xiáng nà pàn
[释义]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出处]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拼音] 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拼音] jiàng yāo zhuō guài
[释义] 迷信指降伏妖精,捉住鬼怪。比喻制服凶恶的人。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闻说叶天师惯会降妖捉怪,明日便张天师吃鬼迷也。”
[拼音] yū zūn jiàng guì
[释义] 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得这等一位晃动乾坤的大上司纡尊降贵合他作亲家,岂有不愿之理。”
[拼音] gǒng shòu ér xiáng
[释义] 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出处]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拼音] míng shēng àn jiàng
[释义] 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个都老爷,也抵不上两个监督、一个织造的好:这叫做‘明升暗降’。”
[拼音] wàng fēng ér jiàng
[释义]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拼音] jiàng gé yǐ qiú
[释义]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出处] 鲁迅《坟 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拼音] jiàng xīn fǔ shǒu
[释义] 谓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遂今天下学子,虽有绝学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诗赋帖括之业,而通人硕儒,蹉跎不第。”
[拼音] jiàng xīn xià qì
[释义] 虚心下气。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
[拼音] jiàng yán qū tǐ
[释义] 犹言卑躬屈膝。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拼音] jiàng běn liú mò
[释义] 犹言舍本逐末。
[出处] 明·何景明《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拼音] xiáng rén yǐ xīn
[释义] 降:降服。使人心服
[出处]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拼音] jiàng xīn shùn sú
[释义] 降低心志,随顺流俗。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
[拼音] xiáng xié cóng zhèng
[释义] 降:降服;从:归从。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