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ē yú fèng chéng
[释义]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拼音] ē yú féng yíng
[释义]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拼音] 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拼音] ē qí suǒ hào
[释义] 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拼音] ā māo ā gǒu
[释义]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拼音] fǎ bù ē guì
[释义]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拼音] gāng zhí bù ē
[释义]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拼音] ē shí qū sú
[释义]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出处] 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拼音] gōng zhèng bù ē
[释义]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拼音] ē mí tuó fó
[释义]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拼音] ā dǒu tài zǐ
[释义]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 灯火楼台》:“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拼音] ē yú qǔ róng
[释义]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拼音] ē yú chǎn mèi
[释义]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拼音] chí zhèng bù ā
[释义]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拼音] tài ē dào chí
[释义]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拼音] ā gǒu ā māo
[释义]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 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拼音] ā bí dì yù
[释义]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出处] 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拼音] ē dǎng bǐ zhōu
[释义]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拼音] chái lì bù ē
[释义] 犹言刚直不阿。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拼音] fèng gōng bù ē
[释义]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出处]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