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ǔ yáng huī gē
[释义]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拼音] gāo yáng jiǔ tú
[释义]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拼音] lǔ yáng huī rì
[释义] 同“鲁阳挥戈”。
[出处] 明·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叠韵奉答》:“我歌又竟君不来,欲效鲁阳挥日暮。”
[拼音] gāo yáng gōng zǐ
[释义] 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拼音] diào hé yīn yáng
[释义]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出处]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拼音] jiè shī hái yáng
[释义] 犹言借尸还魂。
[出处] 何其芳《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
[拼音] fǒu jí yáng huí
[释义] 犹言否极泰来。
[出处]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拼音] fàng mǎ huá yáng
[释义] 谓不再用兵。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拼音] yīn yáng zhī biàn
[释义] 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
[拼音] wèi yáng zhī qíng
[释义]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出处] 《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拼音] wèi yáng zhī sī
[释义] 渭:渭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指甥舅的思念与怀旧之情
[出处] 《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拼音] diào lǐ yīn yáng
[释义] 犹言调和阴阳。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拼音] lǔ yáng huí rì
[释义] 见“鲁阳挥戈”。
[出处] 晋·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拼音] xī fēng xié yáng
[释义] 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
[拼音] héng yáng yàn duàn
[释义]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拼音] wèn yáng tián fǎn
[释义] 比喻失而复返。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先失楚弓,旋归赵璧。汶阳田反,合浦珠还。”
[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释义]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出处] 《隋书·杨伯丑传》:“于是被发阳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
[拼音] lóng yáng zhī xìng
[释义]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拼音] xián yáng yī jǔ
[释义]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拼音] luò yáng cái zǐ
[释义]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