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拼音] qiān gǔ qí wén
[释义]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出处] 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拼音] mù jī ěr wén
[释义]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拼音] wàng wén wèn qiē
[释义]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出处]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拼音] mù dǔ ěr wén
[释义]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拼音] wén suǒ bù wén
[释义]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拼音] méi shì wú wén
[释义] 谓终身不为人知。
[出处] 西汉·司马迁《感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唯耻。”
[拼音] jiǔ wén dà míng
[释义]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拼音]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释义]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出处] 《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拼音] ěr wén mù jī
[释义]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出处]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拼音] wén fēng pò dǎn
[释义]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出处] 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拼音] wén yī zhī èr
[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拼音] chòu bù kě wén
[释义]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出处]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拼音] zhāo wén xī gǎi
[释义]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出处]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拼音] bó wén duō shí
[释义]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拼音] bù xiāng wén wèn
[释义]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拼音] jì jì wú wén
[释义]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 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拼音] guǎ wén shǎo jiàn
[释义]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拼音] qián gǔ wèi wén
[释义] 从来没有听说过。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赞》:“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
[拼音] ěr wén zé sòng
[释义]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