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释义]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拼音] wèn cháng wèn duǎn
[释义]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拼音] míng zhī gù wèn
[释义]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拼音] háo wú yí wèn
[释义] 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出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拼音] xū hán wèn nuǎn
[释义]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拼音] wèn xīn wú kuì
[释义]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拼音] dá fēi suǒ wèn
[释义]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拼音] fǎn gōng zì wèn
[释义]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拼音] xīng shī wèn zuì
[释义] 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拼音] wèn hán wèn nuǎn
[释义]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出处] 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拼音] xún huā wèn liǔ
[释义] 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探访。
[出处] 唐 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
[拼音] wú rén wèn jīn
[释义]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拼音] bù wèn bù wén
[释义]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拼音] yǒu wèn bì dá
[释义]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出处] 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
[拼音] fǎn shēn zì wèn
[释义] 见“反躬自问”。
[出处] 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拼音] mén xīn zì wèn
[释义]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处]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拼音] rù jìng wèn sú
[释义]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拼音] wèn xīn yǒu kuì
[释义] 愧:惭愧。问问自己觉得有感到惭愧的地方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只是我自己问心有愧,便觉得不好。”
[拼音] wèn dào yú máng
[释义] 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