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án mén tuō bō
[释义]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拼音] tú mén dà jiáo
[释义]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拼音] yǐ mén bàng hù
[释义] 倚、傍:靠着。比喻做学问自己没有见解,只袭取别人的说法。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涿州纸衣和尚》:“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
[拼音] yǐ mén mài xiào
[释义] 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拼音] jiàng mén chū jiàng
[释义] 将门:世代为将帅的人家。指将帅家门出将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
[拼音] lóng mén diǎn é
[释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拼音] bì mén dú shū
[释义]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拼音] zú bù chū mén
[释义] 同“足不出户”。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拼音] 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做得像真的一样
[出处]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拼音] bì mén gēng
[释义]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一卷:“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拼音] mén wài hàn
[释义] 指外行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拼音] chī bì mén gēng
[释义] 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拼音] dù mén xiè kè
[释义] 闭门谢绝宾客。指不与外界来往。
[出处] 宋 苏轼《东园》诗:“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
[拼音] páng mén wāi dào
[释义] 指不正经的东西
[拼音] péng mén bì hù
[释义] 用树枝、草等做成的房子。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拼音] guǐ mén guān
[释义] 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那知越吃越离‘鬼门关’近,这样治病,无怪又生出斗殴的事来。”
[拼音] mén shēng gù lì
[释义]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拼音] mén bù tíng bīn
[释义]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拼音] liǔ hù huā mén
[释义] 指妓院
[出处] 元 马致远《青杏子 悟迷》:“柳户花门从潇洒,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拼音] mén hù zhī zhēng
[释义] 宗派之间的争论
[出处] 《清史稿 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