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è dài wú mén
[释义] 借贷:借钱。没有地方借钱。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6回:“迨至资本亏折,借贷无门,流为乞丐,悔之晚矣!”
[拼音] dà huò lín mén
[释义]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拼音] guò mén bù rù
[释义]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拼音] sǎo dì chū mén
[释义]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拼音] mō mén bù zháo
[释义] 指莫名其妙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
[拼音] yī mén xīn sī
[释义] 一心一意。
[出处]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拼音] āi mén zhú hù
[释义] 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1回:“写出岳元帅父子受屈情由,挨门逐户的分派;约齐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爷申冤。”
[拼音] jì rén mén xià
[释义] 寄:依靠。寄居在别人家中。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9章:“像她这样一个寄人门下的二十二岁的姑娘,目前的处境可想而知。”
[拼音] jìn tuì wú mén
[释义]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出处] 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拼音] huò fú wú mén
[释义] 无门:没有定数;不是天意。灾祸与好运的来临全不是命中注定的;全是人们自己招引来的。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拼音] fǎ chū duō mén
[释义] 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出处]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拼音] shú mén shú lù
[释义]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拼音] fāng biàn zhī mén
[释义] 方便:本为佛教语;指用灵活的方式劝人信佛。后引申为给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门。
[出处]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拼音] qiān mén wàn hù
[释义] 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拼音] bàng rén mén hù
[释义] 傍:依傍;靠着。依靠在别人家门庭上。比喻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主或自立。
[出处]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拼音] zhèng chū duō mén
[释义]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拼音] bàng mén yī hù
[释义] 傍:依傍,靠着;门、户:家。依靠在别人门庭上。指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出处] 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尽宇内秦楚燕韩,傍门依户者,共是俺一家友生。”
[拼音] mén dān hù bó
[释义]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
[出处] 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觉门单户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气吞声躲进屋去,把门关了,假装没听见。”
[拼音] zhǎi mén zhǎi hù
[释义] 比喻小户人家。
[出处] 《金瓶梅词》第六九回:“若是小媳妇那里,窄门窄户,敢招惹这个事!”
[拼音] fǎ chū yī mén
[释义]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