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cháng èr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拼音] 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
[释义] 指比较长短,评论优劣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拼音] yī jiā zhī zhǎng
[释义] 家庭的当家人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拼音] jiàn bù kě zhǎng
[释义] 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拼音] yǐ cháng gōng duǎn
[释义] 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拼音] yī wú cháng wù
[释义]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拼音] xīn cháng lì duǎn
[释义]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出处]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拼音] jué cháng xù duǎn
[释义]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 《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拼音] jìn qí suǒ cháng
[释义] 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
[出处] 《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拼音]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
[释义]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出处]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拼音] fēi liú duǎn cháng
[释义]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 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拼音] mǎ shòu máo cháng
[释义]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拼音] yī cháng yī duǎn
[释义] 形容说话絮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拼音] ǒu duàn sī cháng
[释义]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拼音] yī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拼音] fú duǎn hè cháng
[释义]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
[出处] 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
[拼音] cháng qū zhí jìn
[释义] 犹言长驱直入。
[出处]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拼音] duǎn tàn cháng xū
[释义] 吁:叹息。短一声、长一声不停地叹气。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
[拼音] shuō lái huà cháng
[释义] 表示事情很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多指不大愉快的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说来话长。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
[拼音] sān cháng sì duǎn
[释义]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