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释义]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拼音] chū lù fēng máng
[释义]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出处]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拼音] fēng máng bī rén
[释义]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拼音] bù lù fēng máng
[释义]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拼音] xiǎo shì fēng máng
[释义]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拼音] fēng máng bù lù
[释义]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拼音] kāi lù xiān fēng
[释义]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拼音] chū shì fēng máng
[释义] 见“初露锋芒”。
[出处] 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拼音] cáng fēng liǎn è
[释义]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出处]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拼音] chū fēng tóu
[释义] 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出处] 宋·沈辽《云巢编》:“壮心欲驰步辄跚,试出锋头官已瘝。”
[拼音] cáng fēng liǎn ruì
[释义]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拼音] jí xiān fēng
[释义]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拼音] fēng máng suǒ xiàng
[释义]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
[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拼音] fēng bù kě dāng
[释义]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拼音] dē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ruì
[释义] 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拼音] lín fēng jué dí
[释义] 锋:队伍的前列。面对兵锋与敌决战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拼音] chōng fēng xiàn jiān
[释义] 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