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ě dǎ tóng zhù
[释义] 铁打成的,用铜浇铸的。形容非常坚固。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请老兄放心,并非愚弟酒后乱吹,敝寨确是像铁打铜铸的一般。”
[拼音] tóng bì tiě qiáng
[释义] 铜铁做成的墙壁。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1回:“长弓硬弩护辕门,铜壁铁墙齐队伍。”
[拼音] tiě cháng shí xīn
[释义]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出处] 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拼音] nán shān tiě àn
[释义]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出处] 典出《新唐书 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拼音] wán tiě shēng guāng
[释义] 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4回:“俗语道得好:运去黄金减价,时来顽铁生光。”
[拼音] tiě shù kāi huá
[释义] 见“铁树开花”。
[出处] 《续传灯录·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梁翰别郡守曾公。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铁树开华,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云寂。”
[拼音] tiě tǒng jiāng shān
[释义]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
[出处]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拼音] dīng zuǐ tiě shé
[释义]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拼音] gāng jiāo tiě zhù
[释义] 比喻坚毅顽强。
[出处]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抖一抖满身的泥土,又投入火热的斗争。”
[拼音] gāng dǎ tiě zhù
[释义] 铸:铸造。形容物体坚固或人性格刚毅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法秀圆通禅师》:“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也须额头汗出。”
[拼音] zhēng zhēng tiě gǔ
[释义]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拼音] jīn gē tiě jiǎ
[释义] 同“金戈铁马”。
[出处]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拼音] shēn wú cùn tiě
[释义] 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拼音] mó chuān tiě xié
[释义] 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俺走天涯磨穿铁鞋,哭穷途西风洒泪,讨的个一事无成两鬓衰。”
[拼音] tóng zhù tiě jiāo
[释义] 见“铜浇铁铸”。
[出处] 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
[拼音] yǎn zhōng yǒu tiě
[释义] 比喻军容整肃。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陈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
[拼音] wán tiě shēng huī
[释义] 硬铁放出光辉。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拼音] tiě bǎn tóng pá
[释义]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绰铜琶”和“铁板铜弦”。
[出处] 清·二石生《十洲春语·评花小诗·杭州绣凤》:“铁板铜琶唱《大江》,西来潮气未全降。”
[拼音] tiě bǎn tóng xián
[释义]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拼音] tiě bì tóng shān
[释义]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