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ě xīn tiě yì
[释义] 下了决心,非常坚定
[拼音] tiě shù huā kāi
[释义] 见“铁树开花”。
[出处] 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
[拼音] tiě dǎ xīn cháng
[释义] 谓心肠像铁铸成的。形容人刚强的秉性。
[出处]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
[拼音] tiě gǔ zhēng zhēng
[释义] 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拼音] tóng tóu tiě é
[释义] 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出处] 《海内十洲记 聚窟洲》:“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拼音] tiě zhōng zhēng zhēng
[释义] 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拼音] tiě mǎ jīn gē
[释义]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出处]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拼音] tiě chǔ mó zhēn
[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拼音] diǎn jīn zuò tiě
[释义] 见“点金成铁”。
[出处] 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贻笑后人耳。”
[拼音] gāng jīng tiě gǔ
[释义]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出处]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拼音] tiě miàn yù shǐ
[释义]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 《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拼音] tóng jīn tiě lèi
[释义] 见“铜筋铁骨”。
[出处] 明·宋濂《秦士录》:“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拼音] jīn gē tiě qí
[释义] 见“金戈铁马”。
[出处]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拼音] tiě xīn shí cháng
[释义] 犹言铁石心肠。
[出处] 宋·苏轼《牡丹记叙》:“然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
[拼音] tiě chǔ mó zhēn
[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拼音] tóng shān tiě bì
[释义]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出处] 《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拼音] gāng jiāo tiě zhù
[释义] 比喻坚毅顽强。
[出处]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抖一抖满身的泥土,又投入火热的斗争。”
[拼音] gāng dǎ tiě zhù
[释义] 铸:铸造。形容物体坚固或人性格刚毅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法秀圆通禅师》:“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也须额头汗出。”
[拼音] shēn wú cùn tiě
[释义] 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拼音] tiě cháng shí xīn
[释义]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出处] 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