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tóng làn tiě
[释义] ①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②泛指各种破旧无用的器物。
[出处] 清·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
[拼音] tiě bì tóng qiáng
[释义]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拼音] chéng rè dǎ tiě
[释义] 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拼音] zá guō mài tiě
[释义] 砸了锅去卖废铁。表示穷极无聊,不留后路。也比喻把所的都拿出来了。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1章:“现在不是五八年炼钢铁那阵子,一声号令,千军万马,砸锅卖铁跟你上。”
[拼音] tiě bǎn dìng dìng
[释义]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出处] 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
[拼音] tà pò tiě xié
[释义] 比喻为找某种东西历尽困难,花费极大的力气。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拼音] tāng shi tiě chéng
[释义]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拼音] mó chuān tiě yàn
[释义]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拼音] tiě huà yín gōu
[释义]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 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拼音] zhǎn dìng qiē tiě
[释义] 同“斩钉截铁”。
[出处]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声‘不许动!’那么斩钉切铁,比前几次严厉多了。?
[拼音] xuē tiě rú ní
[释义] 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极其锋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拼音] zhǎn gāng jié tiě
[释义] 比喻干脆利落,坚决果断。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邓九公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真是大有见识,暗暗的佩服。”
[拼音] cùn tiě zāi shǒu
[释义] 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出处]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拼音] fèi tóng làn tiě
[释义] 一堆破烂金属。借指无用的东西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残缺不全的凿岩机,卷扬机,糟电线,破桌子,铁锈斑斑的破罐笼,还有一堆堆废铜烂铁,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
[拼音] tóng chún tiě shé
[释义] 比喻雄辩的口才。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拼音] tiě shí xīn gān
[释义] 见“铁石心肠”。
[出处]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俺虔婆生下一副铁石心肝,皱著柄冻凌觜脸,把俺这做女的,不做人也似看承。”
[拼音] tiě suàn pán
[释义] 比喻精于算计的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1回:“呀!你莫非在这里打铁算盘?”
[拼音] tiě shù huā kāi
[释义] 见“铁树开花”。
[出处] 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
[拼音] gāng jīng tiě gǔ
[释义]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出处]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拼音] tiě mǎ jīn gē
[释义]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出处]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