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chāi bù qún
[释义] 钗;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饰物。荆条当作钗;粗布做成裙。形容妇女朴素的服饰。多指贫家妇女的装束。
[出处] 晋 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拼音] pò jìng fēn chāi
[释义]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亦作“镜破钗分”。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好事近》:“岂料如今,翻成做破镜分钗,剩雨残云。”
[拼音] fēn chāi duàn dài
[释义]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拼音] qún bù jīng chāi
[释义] 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出处] 元 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
[拼音] fēn chāi pī fèng
[释义] 见“分钗断带”。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拼音] fēn chāi pò jìng
[释义]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出处]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拼音] jīn chāi xì hé
[释义]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出处]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