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ān jīn yī hù
[释义]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出处] 清·王夫之《读书后》:“当其乱之难讫,天且萦纡以延衍之;极乎其终,天为尽,天情且息,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
[拼音] huī huáng jīn bì
[释义]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两面的房屋,都是画栋雕梁,辉煌金碧。”
[拼音] jīng jīn bǎi liàn
[释义] 比喻德才修养锻炼十分到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精金成炼,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
[拼音] jīn tāng zhī gù
[释义] 像金城汤池那样牢不可破。
[出处] 明·张岱《龙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赖有金汤之固。”
[拼音] jīng jīn liáng yù
[释义] 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出处] 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拼音] qiān jīn guì tǐ
[释义] 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她玩?”
[拼音] jīn biāo yù luò
[释义] 见“金镳玉辔”。
[出处] 《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
[拼音] jīn shí bù yú
[释义]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出处] 宋·欧阳修《除许怀德制》:“享爵禄之崇高,荷宠灵之优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拼音] jīn shí kě kāi
[释义] 见“金石为开”。
[出处] 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
[拼音] tǔ ǒu méng jīn
[释义]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宋诗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个人。明诗土偶蒙金。”
[拼音] jīn wū zhī xuǎn
[释义] 谓被贵人选为妻室。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岂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
[拼音] jīn xiāng yù shì
[释义] 同“金相玉质”。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拼音] jīn zhēn jiàn xuè
[释义]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出处] 明·刘宗周《书高先生帖后》:“往岁尝遗余书曰:‘吾辈有一毫逃死之心,固害道;有一毫求死之心,亦害道。’此金针见血语。”
[拼音] qiān jīn yī hú
[释义] 壶:通“瓠”,葫芦。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出处] 清·钱谦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以千金一壶之身,当大厦一木之任。”
[拼音] kēng jīn jiá yù
[释义]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一卷:“吾豫当初变时,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铿金戛玉,至今踔厉词坛。”
[拼音] kēng jīn fēi yù
[释义] 见“铿金戛玉”。
[出处] 清·钮琇《觚剩·樵隐》:“崔出《樵隐近咏》相示……黄不觉惊赏曰:‘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
[拼音] zhòng kǒu xiāo jīn
[释义]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拼音] xī zì rú jīn
[释义]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拼音] 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
[释义]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出处] 《西游补》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
[拼音] pāo jīn qì gǔ
[释义] 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
[出处]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