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ě mǎ jīn gē
[释义]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出处]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拼音] jīn yù qí biǎo
[释义] 金玉:珍宝。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拼音] jīn yín cái bǎo
[释义] 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拼音] jīn shí zhī yán
[释义]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1回:“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拼音] jīn yìn zǐ shòu
[释义]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拼音] sān cùn jīn lián
[释义] 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拼音] jīn bō yù yè
[释义] 比喻美酒。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拼音] jīn gē tiě qí
[释义] 见“金戈铁马”。
[出处]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拼音] shā lǐ táo jīn
[释义]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出处]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拼音] jīn kǒu yù yīn
[释义]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拼音] lòu jīn cuò cǎi
[释义] 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拼音] liè huǒ zhēn jīn
[释义]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拼音] pái shā jiàn jīn
[释义] 见“排沙简金”。
[出处] 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
[拼音] mí jīn zuì zhǐ
[释义] 犹言纸醉金迷。
[出处] 清·黄树仁《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拼音] liàng jīn mǎi fù
[释义]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量金买赋”谓文章价值之高。
[出处]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拼音]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 同“金口玉音”。
[出处] 聂绀弩《独夫之最后》:“一个大人物,真像金口御言,有鬼神相助似的,说什么就是什么。”
[拼音] jīn mén xiù hù
[释义] 指富贵人家。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里,那里认的木头?”
[拼音] pái shā jiǎn jīn
[释义] 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拼音] jī huǐ xiāo jīn
[释义]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 《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拼音] táo shā qǔ jīn
[释义] 淘金。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任人如市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