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òng guī lèi jǔ
[释义] 同“重规迭矩”。
[出处] 《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晋·王廙《白兔赋》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著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
[拼音] shēn chóu zhòng yuàn
[释义] 怨:仇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在邻近闹攘一下当然不会成什么深仇重怨。”
[拼音] fēn shǎn zhī zhòng
[释义] 陕: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重:重任。指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召公主之。”
[拼音] fāng cùn wàn chóng
[释义]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出处] 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
[拼音] guī chóng jǔ dié
[释义] 指合乎规矩法度。
[出处] 《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拼音] zhòng zú yī jì
[释义] 见“重足一迹”。
[出处]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拼音] jū zhòng yù qīng
[释义]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拼音] tóng pán zhòng ròu
[释义]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出处] 《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拼音] zé fú yí zhòng
[释义] 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出处] 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拼音]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释义]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 唐 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迭嶂何孱颜。”
[拼音] dàn yǐ zhòng lì
[释义]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拼音] dié jǔ chóng guī
[释义]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出处] 《三国志 蜀书 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拼音] lěi wū chóng jià
[释义] 累:重叠。指层次重叠。
[出处] 唐·刘知几《史通·序例》:“滥觞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拼音] nèi zhòng wài qīng
[释义] 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出处] 《宋史·高宗纪》:“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拼音] zhòng wàng gāo míng
[释义] 拥有崇高的名望。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拼音] qīng zhòng shī yí
[释义] 谓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出处] 宋·苏舜钦《论宣借宅事》:“若死行阵之家与伎术之辈均用此赏,臣窃恐轻重失宜矣。”
[拼音] quán zhòng wàng chóng
[释义] 权力大而威望高。
[出处]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莫我若也。”
[拼音] quán zhòng zhì bēi
[释义] 权力大官品低。
[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额外大学士》:“而后有殿阁大学士之设,官止五品,权重秩卑,殊不相称。”
[拼音] wēi zhòng lìng xíng
[释义] 权势大,有令必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拼音] zhèng zhòng qí cí
[释义]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