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iǎo lǐ xiāng hé - [释义]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 [出处] 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  
- [拼音] jǔ mù qiān lǐ - [释义]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 [出处]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 [拼音] péng xiāo wàn lǐ - [释义] 比喻前程远大。 - [出处] 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 [拼音] qiān lǐ wú yān - [释义] 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 [拼音] wài hé lǐ chà - [释义] 比喻口是心非。 -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 [拼音] máng lǐ tōu xián - [释义] 偷:抽出;闲:空闲。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 [出处] 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 [拼音] lǐ chéng bēi - [释义]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 [出处]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发展的里程碑。”  
- [拼音] pī lǐ pā lā - [释义] 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 [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8章:“随着他话的尾音,鬼子大队里,响起一片噼里啪啦步枪落地的音响。”  
- [拼音] ǎi zǐ lǐ bá jiāng jūn - [释义]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 [出处] 清 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  
- [拼音] chǐ fú qiān lǐ - [释义]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 [出处] 《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拼音] wàn lǐ tiáo tiáo - [释义] 形容路程很遥远。 - [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  
- [拼音] xuě lǐ sòng tàn - [释义] 见“雪中送炭”。 - [出处] 唐·德行禅师《四字经·甲乙》:“雪里送炭。”  
- [拼音] jiā cháng lǐ duǎn - [释义] 犹“家长里短”。 - [出处] 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 [拼音] mèng lǐ hú dié - [释义] 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情 -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 [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 [释义]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 [拼音]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 - [释义]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 -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 [拼音] shí lǐ cháng tíng - [释义]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 [出处] 《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 [拼音] pí lǐ chūn qiū - [释义]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出处] 《晋书 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 [拼音] shā lǐ táo jīn - [释义]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出处]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 [拼音] tiáo tiáo qiān lǐ - [释义]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途遥远 -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钏记》:“迢迢千里到燕都,教人跋涉多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