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iù cǎi xū shēng
[释义]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拼音] jìng lǐ cǎi huā
[释义] 见“镜里观花”。
[出处] 《白雪遗音·无楼梯儿》:“竹篮子打水,镜里采花,抓不着他。”
[拼音] páng shōu bó cǎi
[释义] 广泛收集采纳。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拼音] máo wū cǎi chuán
[释义] 指住宿简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拼音] miù cǎi xū yù
[释义] 见“谬采虚声”。
[出处] 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自惟庸陋,靡所取裁,顾承过爱,谬采虚誉。”
[拼音] jiān shōu bó cǎi
[释义] 犹兼收并采。
[出处]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拼音] jīng cǎi xiù fā
[释义] 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出处] 《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拼音] pī zhēn cǎi lán
[释义]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 《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拼音] wén cǎi fēng liú
[释义]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出处]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
[拼音] pù cǎi xū wén
[释义] “摛”念chī。铺陈文采。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拼音] qióng sōu bó cǎi
[释义] 搜:搜罗。广泛地搜集采摘
[出处] 《明史·方伎传·李时珍》:“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藁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拼音] gān míng cǎi yù
[释义] 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终军传》:“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拼音] lóng zī fèng cǎi
[释义]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15回:“陶安见太祖龙姿凤采,也自羡得所主。”
[拼音] diāo wén zhī cǎi
[释义] 比喻词藻华丽。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下卷:“孝武诗,雕文织采,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
[拼音] fèng cǎi luán zhāng
[释义]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出处] 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凤采鸾章,霞鲜锦缛。”
[拼音] bān yī xì cǎi
[释义]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班衣戏采”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采。”
[拼音] lóng qián fèng cǎi
[释义]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拼音] cǎi fèng suí yā
[释义] 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远不如自己的男人。
[拼音] bù jiū bù cǎi
[释义] 不理睬。
[拼音] zhāng dēng jié cǎi
[释义] 见“张灯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