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ōng dū dà yì
[释义]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出处]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拼音] tōng yì dà dōu
[释义] 同“通都大邑”。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拼音] tōng dōu jù yì
[释义] 同“通都大邑”。
[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
[拼音] tōng qú dà yì
[释义] 同“通都大邑”。
[出处] 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拼音] tú gē yì sòng
[释义]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拼音] yì quǎn qún fèi
[释义] 邑:乡邑。乡邑的狗群起吠叫。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