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jí mǎn tú
[释义]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出处] 元·任昱《上小楼·隐居》:“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
[拼音] qián tú wèi bǔ
[释义] 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
[拼音] tóng guī shū tú
[释义]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拼音] yǐn rù qí tú
[释义] 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对?没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着什么急?”
[拼音] jīng jí zài tú
[释义]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拼音] yīng quǎn sāi tú
[释义] 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当时可不然,鹰犬塞途,干儿当道,魏忠贤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
[拼音] zhōng tú ér fèi
[释义]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出处] 《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拼音] jīng jí sè tú
[释义]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拼音] bá shè cháng tú
[释义]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拼音] yǐn rù mí tú
[释义] 带进虚假之中
[拼音] nán nǚ bié tú
[释义] 别:区分。男子与女子应有所区别
[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拼音] rì mù tú yuǎn
[释义]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拼音] chū chǔ shū tú
[释义] 见“出处殊涂”。
[出处]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拼音] tú yáo rì mù
[释义] 犹日暮途穷。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
[出处]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拼音] tú qióng rì mù
[释义] 犹日暮途穷。
[出处] 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拼音] jìn tuì wú tú
[释义] 同“进退无路”。
[出处] 《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拼音] jí bù zé tú
[释义] 犹慌不择路。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拼音] gǎi zhé yì tú
[释义]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出处] 宋 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拼音] tú tú shì dào
[释义] 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 聂绀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