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ú duì chéng qún
[释义] 形容人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拼音] cāo qì zhù yíng
[释义] 指商贾居奇牟利。
[出处] 语出《汉书 食货志上》:“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颜师古注:“奇赢,谓有馀财而蓄聚奇异之物也。”
[拼音] zhú chòu zhī fū
[释义] 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拼音] chéng qún zhú duì
[释义] 见“成群结队”。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拼音] dōng mén zhú tù
[释义] 见“东门黄犬”。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拼音] fàng yīng zhú quǎn
[释义] 指打猎。
[出处] 《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拼音] zhuī yún zhú diàn
[释义] 极言迅疾。
[出处]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拼音] wéi lì shì zhú
[释义] 指惟利是视。
[出处]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拼音] tān míng zhú lì
[释义]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亦作“贪名图利”。
[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旌表》:“老夫当初也只道你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还家。”
[拼音] jià gǒu zhú gǒu
[释义] 见“嫁狗随狗”。
[出处] 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拼音] suí xíng zhú duì
[释义]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拼音] jià quǎn zhú quǎn
[释义] 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
[拼音] qì zǐ zhú qī
[释义] 弃:抛弃;逐:驱赶。抛弃子女赶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离子散
[出处] 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拼音] fù shān zhú chòu
[释义] 膻:羊臊气。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
[出处] 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比,附凤攀龙。”
[拼音] fù shān zhú huì
[释义] 膻:羊臊气;秽:污秽,肮脏。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干进无耻之徒,附膻逐秽,麕集其门。”
[拼音] tān huān zhú lè
[释义] 逐:追逐。无休止寻欢作乐。形容生活放荡腐化
[出处]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拼音] xún liú zhú mò
[释义] 犹舍本求末。
[出处]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拼音] zhú mò qì běn
[释义] 见“逐末舍本”。
[出处] 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拼音] suí shēng zhú xiǎng
[释义] 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处] 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
[拼音] zhú yǐng suí bō
[释义]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