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 jīn zuì zhǐ
[释义] 犹言纸醉金迷。
[出处] 清·黄树仁《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拼音] zhí mí bù fǎn
[释义] 见“执迷不返”。
[出处] 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若执迷不反,拒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
[拼音] huái dào mí bāng
[释义] 犹言怀宝迷邦。
[出处] 《晋书·董京传》:“楚乃贻之书,劝以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
[拼音] mí huā liàn liǔ
[释义] 迷:沉迷。挑逗异性或嫖娼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然尊大人所心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
[拼音] rèn yǐng mí tóu
[释义]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出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拼音] zhí mí bù xǐng
[释义] 犹执迷不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他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
[拼音] mù xuàn shén mí
[释义] 眩:眼花。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顿时吓得出神。”
[拼音] mí huò shì tīng
[释义]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出处]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
[拼音] mù luàn jīng mí
[释义]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拼音] mù luàn jīng mí
[释义] 见“目乱精迷”。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拼音] fēng mí dié liàn
[释义]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同“蜂狂蝶乱”。
[出处] 《白雪遗音 岭儿调 草桥惊梦》:“说不尽梦儿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恋花心动。”
[拼音] mí huā yǎn xiào
[释义] 形容非常欢快、喜悦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5回:“那太监喜得迷花眼笑,也不更数,把袋里的钱都倒出来,给与翠莲。”
[拼音] fēng mí dié cāi
[释义]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
[拼音] mí huā zhān cǎo
[释义] 指拈花惹草
[出处] 明 孟称舜《娇红记 双逝》:“休只为迷花沾草,断送了美身躯。”
[拼音] mí hún yín pò
[释义] 迷人魂、乱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殷汤》:“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
[拼音] mí tóu rèn yǐng
[释义]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出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拼音] chī chī mí mí
[释义] 入迷到呆傻的程度,有些执迷不悟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0回:“终日痴痴迷迷,愁眉泪眼。”
[拼音] mí hún duó pò
[释义] 见“迷魂淫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既升绝顶,乐声嘹亮,俱在天际,觥筹交错,迷魂夺魄,不自知其在人间矣。”
[拼音] mí lí mǎ hǔ
[释义] 糊里糊涂
[拼音] mí liú mò luàn
[释义] 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