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ēn jiàn yuǎn lǜ
[释义] 看得深,想得远。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拼音] tì tīng yuǎn wén
[释义]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出处]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拼音] táng gāo lián yuǎn
[释义] 堂:厅堂;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拼音] táng gāo jí yuǎn
[释义] 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
[出处] 《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拼音] wú yuǎn bù jiè
[释义]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同“无远弗届”。
[出处] 《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
[拼音] yuǎn chóu jìn lǜ
[释义] 形容过多的忧虑。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拼音] láo shī xí yuǎn
[释义]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拼音] yuǎn mén jìn zhī
[释义] 比喻远亲近亲
[拼音]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释义]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拼音] fáng wēi lǜ yuǎn
[释义] 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出处] 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拼音] gāo zhǎng yuǎn zhí
[释义] 比喻开拓,开辟。
[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拼音] lián yuǎn táng gāo
[释义]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拼音] páng sōu yuǎn shào
[释义]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拼音] qiān shàn yuǎn zuì
[释义]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拼音] qīng wēi dàn yuǎn
[释义]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拼音]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释义]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拼音] cháng wǎng yuǎn yǐn
[释义]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出处] 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拼音] cí wēi zhǐ yuǎn
[释义]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出处] 《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拼音] hóng cái yuǎn zhì
[释义]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
[出处]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拼音] róu yuǎn huái lái
[释义]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出处]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