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释义] 犹言言过其实。
[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拼音] wǎng jiǎo guò jī
[释义] 犹言矫枉过正。
[出处] 明·文征明《铁柯记》:“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而耿挺特达,卓有建明。”
[拼音] yuè guò zhōng qiū
[释义] 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出处] 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拼音] yù guò qí shí
[释义]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拼音] guò tíng zhī xùn
[释义]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拼音] guò wéi yǐ shèn
[释义]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拼音] guò qù wèi lái
[释义] 已往的和今后的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拼音] guān guò zhī rén
[释义]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拼音] shuǐ niú guò hé
[释义]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拼音] bǔ guò shí yí
[释义]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出处]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拼音] chǐ yán rén guò
[释义]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出处] 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着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拼音] hù guò bù quān
[释义] 坚持错误不改。
[出处] 清·林则徐《传谕唩嚟哆将澳门洋楼鸦片呈缴》:“倘再执迷不悟,不肯尽数缴呈,妄思存留售卖,是其有心违抗,怙过不悛。”
[拼音] shè guò yòu zuì
[释义] 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出处] 《易 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拼音] tuì sī bǔ guò
[释义]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拼音] wén guò qí shí
[释义]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拼音] guò shì zhāo yáo
[释义]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 《史记 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拼音] huì bài tuī guò
[释义] 讳:隐瞒。隐瞒失败,推托过失
[出处] 晋·习凿齿《司马景王引过》:“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表,上下离心。”
[拼音] piāo fēng guò ěr
[释义] 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拼音] wēi guò xì gù
[释义]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出处] 《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拼音] bì gé sī guò
[释义]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出处] 《汉书 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