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n qiú wú guò
[释义] 但:仅,只要;过:错误。只追求没有过错。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错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拼音] dōng fēng guò ěr
[释义] 见“东风射马耳”。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拼音] féng nián guò jié
[释义] 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拼音] guò lù cái shén
[释义]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
[拼音] guò xī bái jū
[释义]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出处]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拼音] 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拼音] guò cóng shèn mì
[释义]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王师竹宫遮》:“信阳王师竹宫遮,与先人最相善,且不拘词林前后辈俗体,博洽虚心,过从甚密。”
[拼音] guò qiáo chāi qiáo
[释义] 见“过河拆桥”。
[出处]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拼音] guò qiáo chōu bǎn
[释义] 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拼音] miàn hóng guò ěr
[释义]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释义]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拼音] dāo guò zhú jiě
[释义]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拼音] fēng liú zuì guò
[释义]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 《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拼音] gōng guò shì fēi
[释义] 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
[出处] 邓小平《对起草的意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
[拼音] wén guò suí fēi
[释义]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出处] 宋·苏轼《论时政状》:“而近日之事,乃有文过遂非之风,此臣之所以愤懑太息而不能已也。”
[拼音] gǎi guò bù lìn
[释义]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出处] 《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拼音] hù guò shì fēi
[释义]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出处] 《清史稿 和珅传》:“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拼音] qīng guò yú lán
[释义]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拼音] jì gōng wàng guò
[释义] 见“记功忘失”。
[出处]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拼音] jiāng gōng shé guò
[释义] 同“将功折罪”。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