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ì shēn luǒ tǐ
[释义]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谁或坐。”
[拼音] 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拼音] zhì shēn shì wài
[释义] 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拼音] shēn lì qí jìng
[释义] 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拼音] hún shēn shì dǎn
[释义] 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出处] 宋 陈著《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词:“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是胆。”
[拼音] shēn jīng bǎi zhàn
[释义] 身:亲身;百:极言其多;亲身经历过许多战斗。形容富于实战经验;也形容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出处] 南北朝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
[拼音] shēn jià bǎi bèi
[释义] 身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出处] 明 娄绍书《无声诗史》:“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拼音]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释义] 身体强健;精力旺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拼音] wǔ duǎn shēn cái
[释义] 指人的身材矮小。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脚虎。”
[拼音] chì shēn lù tǐ
[释义]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露体,或睡或坐。”
[拼音] shēn wú fēn wén
[释义]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拼音] jié rán yī shēn
[释义] 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八卷:“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拼音] 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 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拼音] bó jì zài shēn
[释义]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拼音] fēn shēn wú shù
[释义] 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出处] 陆天明《省委书记》:“黄群在另一间屋里陪小扬在灯下做功课,同时又惦记着那边的马扬,分身无术,心神不定。”
[拼音] rě huǒ shàng shēn
[释义]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拼音] dǎ fān shēn zhàng
[释义]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拼音] shēn xīng jiāo cuì
[释义] 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出处] 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拼音] shě shēn qǔ yì
[释义]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