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ìn tuì wú lù
[释义]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出处] 《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拼音] bō lù zhuàng kuò
[释义]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拼音] huāng bù zé lù
[释义]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拼音] xiū qiáo bǔ lù
[释义]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拼音] fēng huí lù zhuǎn
[释义]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拼音] fēn lù yáng biāo
[释义]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拼音] yī lù fú xīng
[释义]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出处] 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拼音] shí zì lù tóu
[释义]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拼音] tǔ bā lù
[释义] 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拼音] féng shān kāi lù
[释义]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拼音] yōu míng yì lù
[释义] 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出处]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拼音] kāng zhuāng dà lù
[释义] 康庄:宽阔。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繁荣,已经给世界人民指出了康庄大路。”
[拼音] dào lù chuán wén
[释义]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拼音] pái huí qí lù
[释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出处]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拼音] zǒu huí tóu lù
[释义]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出处] 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拼音] qiáng huā lù cǎo
[释义] 见“墙花路柳”。
[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拼音] qiáng huā lù liǔ
[释义] 喻娼妓。
[出处] 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拼音] tóu shí wèn lù
[释义]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拼音] qióng jiā fù lù
[释义]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拼音] chái láng dāng lù
[释义]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