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ǒng rán qǐ jìng
[释义] 竦然:肃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竦然起敬。”
[拼音] jiàn cái qǐ yì
[释义]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出处] 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拼音] tù qǐ gǔ luò
[释义]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拼音] wú fēng qǐ làng
[释义]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处] 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拼音] shēng yù què qǐ
[释义] 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出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至洪班则声名鹊起。”
[拼音] duì bù qǐ
[释义] 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拼音] hòu qǐ zhī xiù
[释义]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拼音] liǎo bù qǐ
[释义] 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拼音] zhòng qǐ lú zào
[释义]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出处]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拼音] cóng tóu zuò qǐ
[释义] 从:自。从开始做起
[出处]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拼音] yì jūn tū qǐ
[释义]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拼音]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释义]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拼音] qǐ jū wú shí
[释义] 起居:作息,日常生活。形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出处]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拼音] shù qǐ jí liáng
[释义] 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 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拼音] pó suō qǐ wǔ
[释义]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出处] 《尔雅》:“婆娑,舞也。”
[拼音] cǐ qǐ bǐ luò
[释义]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拼音] dà yǒu qǐ sè
[释义] 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出处]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皖省惟英、霍有零贼,余亦肃清,南中军务,大有起色。”
[拼音] fēng yōng ér qǐ
[释义] 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拼音]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释义]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出处] 《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