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éi xīn bù sǐ
[释义] 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这伙强盗贼心不死,说不定下一步对咱会更毒。”
[拼音] rèn zéi wéi fù
[释义] 见“认贼作父”。
[出处] 苏曼殊《遁迹记》:“先是余家既亡,怅怅无之。大盗更迫我侪,为供奔走。测彼居心,是畜猎犬之技。斯是认贼为父,自残梵裔者,亦复不少。”
[拼音] zéi zǒu guān mén
[释义] 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拼音] rèn zéi zuò zǐ
[释义] 见“认贼为子”。
[出处]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拼音] ná zéi ná zāng
[释义]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拼音] ná zéi jiàn zāng
[释义]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出处]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拼音] zéi méi liū yǎn
[释义] 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
[拼音] jiā zéi nán fáng
[释义] 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拼音] xiǎo ér pò zéi
[释义] 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拼音] zéi méi zéi yǎn
[释义] 见“贼眉鼠眼”。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拼音] zéi rén xīn xū
[释义] 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
[拼音] zéi tóu gǒu nǎo
[释义] 同“贼头鼠脑”。
[出处] 《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拼音] zéi tóu guǐ nǎo
[释义] 同“贼头鼠脑”。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我总疑着他。”
[拼音] zéi tóu shǔ nǎo
[释义]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拼音] zéi zǐ luàn chén
[释义] 见“贼臣乱子”。
[出处] 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拼音] zéi chén nì zǐ
[释义] 见“贼臣乱子”。
[出处] 《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
[拼音] nì zǐ zéi chén
[释义]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唯有逆臣贼子,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
[拼音] nì chén zéi zǐ
[释义] 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处] 《晋书 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 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拼音] chéng wáng bài zéi
[释义]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出处]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拼音] wán pí zéi gǔ
[释义]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