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āng jiào bài sú
[释义] 见“伤化败俗”。
[出处] 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拼音] chéng wáng bài zéi
[释义]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出处]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拼音] cán jūn bài jiàng
[释义] 战败后残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出处] 明 无名氏《开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这些残军败将,你都杀了,倒也是个干净。”
[拼音] tuí yuán bài jǐng
[释义]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拼音] zhuǎn bài wéi chéng
[释义] 见“转败为功”。
[出处] 《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拼音] chéng bài róng kū
[释义] 荣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败,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变迁
[出处]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来来来我也有成败荣枯。”
[拼音] huái ān bài míng
[释义] 怀安:贪图安逸。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拼音] xīng wáng chéng bài
[释义] 兴盛、衰亡、成功、失败。泛指世事变迁
[出处]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隋江山扭做唐世界,也则是兴亡成败。”
[拼音] fēng nián bǔ bài
[释义] 丰:丰富,丰厚;败:雕残,衰落。以丰年补歉年
[出处]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足也。”
[拼音] huì bài tuī guò
[释义] 讳:隐瞒。隐瞒失败,推托过失
[出处] 晋·习凿齿《司马景王引过》:“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表,上下离心。”
[拼音] tān mò bài dù
[释义] 贪墨: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财利,败坏法度
[出处] 《宋史·景素·王信等传论》:“田敏屡有战功,而贪墨败度,幸容于时。”
[拼音] gān bài xià fēng
[释义]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拼音] xiān jiàn bài zhēng
[释义] 征:征兆,迹象。事先就察觉了失败的迹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拼音] bèi méng bài yuē
[释义]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出处]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拼音] bīng duō zhě bài
[释义]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出处]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拼音] kēng jiā bài yè
[释义] 产业散尽,家道没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拼音] dōng yě bài jià
[释义]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后以此比喻自恃才高,弄巧成拙。
[出处]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拼音] bài dé rǔ xíng
[释义] 败坏道德和操守。
[拼音] dà bài kuī lún
[释义] 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
[拼音] huī jié bài míng
[释义]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