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g qíng fù yì
[释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拼音] fǎn qiú fù chú
[释义]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拼音] nìng wǒ fù rén,wú rén fù wǒ
[释义] 负:辜负;毋: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拼音] fù cái shǐ qì
[释义] 见“负才任气”。
[出处] 《北史·薛憕传》:“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
[拼音] dì fù hǎi hán
[释义]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出处]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拼音] fù nǔ qián qū
[释义] 弩:弓箭。背着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极为尊敬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拼音] fù qì zhàng yì
[释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拼音] fù cái rèn qì
[释义] 谓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出处]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拼音] zì fù bù fán
[释义] 自恃高明,不同寻常。
[出处]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四:“曾子固曰:‘王平甫熙宁癸丑岁直宿崇文院……梦觉时禁中已鸣钟,平甫颇自负不凡,为诗记之。’”
[拼音] wǒ fù zǐ dài
[释义] 谓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出处] 汉·扬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拼音] fù jiān zhí ruì
[释义] 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出处]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拼音] fù gù bù quān
[释义] 负固:依仗地势险固;悛:改悔。倚恃险阻而不臣服
[出处] 《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下卷:“若负固不悛,执迷不返,则命将遣师剿平诸国。”
[拼音] fù dé bèi yì
[释义] 犹言负恩背义。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拼音] fù dì jīn cái
[释义] 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出处] 《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拼音] fù cái rèn qì
[释义] 见“负才任气”。
[出处]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拼音] fù ēn wàng yì
[释义] 见“负恩背义”。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拼音] hún bù fù tǐ
[释义] 同“魂不附体”。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这里知观正待进房,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惊得魂不负体,掇转身望外就走。”
[拼音] fù cái jīn dì
[释义] 见“负地矜才”。
[出处]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拼音] fù zǔ bù bīn
[释义] 犹言负固不服。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拼音] fù zhòng tūn wū
[释义] 见“负重含污”。
[出处] 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