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òu pōu guā fēn
[释义] 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拼音] zhǔ dòu rán qí
[释义] 用豆秸煮豆子;原比喻弟兄间互相残害。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自相伤害。燃:烧;萁:豆秸。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拼音] mù guāng rú dòu
[释义]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拼音] 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出处] 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释义]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拼音] guā pōu dòu fēn
[释义]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拼音] hóng dòu xiāng sī
[释义] 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出处] 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拼音] mài fàn dòu gēng
[释义] 羹:汤。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拼音] dǎn xiǎo rú dòu
[释义] 极言胆子小。
[出处] 《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
[拼音] rán qí zhǔ dòu
[释义] 比喻骨肉相残。同“煮豆燃萁”。
[出处] 宋 刘克庄《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诗:“宛如酿枣分梨日,堪愧人燃萁煮豆。”
[拼音] rán qí jiān dòu
[释义] 比喻骨肉相残。同“煮豆燃萁”。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拼音]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
[释义]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出处] 晋 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拼音] guā fēn dòu pōu
[释义] 瓜被剖开,豆从筴中分裂而出。比喻国土被并吞、分割。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晁无咎》:“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拼音] dòu qí xiāng jiān
[释义] 同“豆萁燃豆”。
[出处] 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拼音] dòu qí rán dòu
[释义] 比喻兄弟相残。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拼音] dòu zhā nǎo jīn
[释义] 脑子好像豆渣。比喻极其愚蠢的人
[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释义]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拼音] sā dòu chéng bīng
[释义]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出处] 元 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拼音] kang dou bu shan
[释义]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拼音] guā qū dòu fēn
[释义] 犹言区分有序。
[出处] 清 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