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n tǔ shēng fēng
[释义] 谈话机敏风趣。
[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拼音] tán tiān lùn dì
[释义] 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出处] 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俺门中未有三千客出来的谈天论地胸卷江淮。”
[拼音] tán jīn lùn gǔ
[释义]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拼音] mén shī ér tán
[释义] 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
[出处]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拼音] gāo tán xū lùn
[释义] 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
[出处] 《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拼音] dǐ zú tán xīn
[释义] 抵足:指同床安睡。谓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形容亲切深厚的情谊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不如竟在弟船过夜,抵足谈心。”
[拼音] tán gǔ shuō jīn
[释义]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拼音] tán xiào fēng hóu
[释义]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出处] 唐 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拼音] bìng wéi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拼音] gāo nì dà tán
[释义]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出处] 汉 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拼音] gāo tán jù lùn
[释义] 剧:剧烈。高妙空洞而激烈的议论
[出处] 宋·沈瀛《念奴娇》词:“尔汝忘形,高谈剧论,莫遣人来促。”
[拼音] xū tán gāo lùn
[释义]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
[拼音] gāo tán xū cí
[释义]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 宋·张方平《论国计》:“故货食者,人事之确论,非高谈虚辞之可致也。”
[拼音] jiē tán xiàng shuō
[释义] 见“街谈巷议”。
[出处] 《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拼音] tán yì fēng shēng
[释义] 见“谈论风生”。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议风生,孝儿亦倜傥。”
[拼音] dǐ zhǎng ér tán
[释义] 指谈得很融洽。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拼音] fèi fǔ zhī tán
[释义] 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拼音] xiàng yì jiē tán
[释义] 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出处] 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拼音] kuò bù gāo tán
[释义]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拼音] jiē tán xiàng yàn
[释义] 见“街谈巷议”。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于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