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óng nián ér yǔ
[释义] 犹言相提并论。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拼音] chū yán tǔ yǔ
[释义] 见“出言吐气”。
[出处]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拼音] yán lái yǔ qù
[释义]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出处]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拼音] fēng yán wù yǔ
[释义]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拼音] fēng yán yǐng yǔ
[释义] 捕风捉影的话语。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拼音] gǔ yǔ cháng yán
[释义] 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拼音] gān yán měi yǔ
[释义] 甜美动听的话。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们可密访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语哄他到此,不可说出实情。”
[拼音] hǎo yǔ rú zhū
[释义]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拼音] yán chā yǔ cuò
[释义] 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骂。”
[拼音] yán yǔ dào duàn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拼音] hǎo yǔ sì zhū
[释义]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拼音] luàn yǔ hú yán
[释义] 胡说;瞎扯。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省可里乱语胡言!”
[拼音] wàng yán wàng yǔ
[释义] 妄:虚妄,不真实。指胡言乱语
[拼音] mò rán bù yǔ
[释义]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拼音] piàn yán zhǐ cí
[释义]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出处] 易宗夔《〈新世说〉序》:“酷嗜临川王之书,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自甘吻颊,非凡响所能及耳。”
[拼音] pí pá jiù yǔ
[释义] 《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出处] 《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拼音] sī qíng mì yǔ
[释义] 私:不公开;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话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避色》:“你这等私情密语,他耳边只愁恹弃。”
[拼音] tián yǔ huā yán
[释义]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美妙动听的话
[出处] 明·孙梅锡《琴心记·勉拨房赀》:“你风流惹下凄凉运,把那甜语花言心口全然不应。”
[拼音] kè yǔ é yán
[释义]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拼音] tián yán mèi yǔ
[释义] 见“甜言软语”。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滴珠叹了一口气缩做一团,被吴大郎甜言媚语,轻轻款款,扳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