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ù dǎn pī chéng
[释义] 同“露胆披肝”。
[出处] 《梁书·王僧孺传》:“露胆披诚,何能以酬屡顾。”
[拼音] xīn qián zhì chéng
[释义]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拼音] chéng huáng chéng jù
[释义] 诚:确实;惶:害怕;惧:畏惧。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拼音] 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释义] 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拼音] tuī chéng zhì fù
[释义] 同“推心置腹”。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拼音] tuī chéng jiē wù
[释义]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拼音] xiāng jiàn yǐ chéng
[释义] 以真心诚意相对待
[出处] 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
[拼音] chéng zhì jīn kāi
[释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拼音] tuī chéng dài wù
[释义]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
[出处] 《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xìn
[释义] 诚:真心。以诚心相待,互相信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拼音] jiǔ guàn lǎo chéng
[释义] 同“久惯牢成”。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拼音] chéng xīn jìng yì
[释义] 诚:真心实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有礼貌
[出处]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诚心敬意亲呈进,俺那里知重知轻在您行。”
[拼音] jìn chéng jié jié
[释义]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出处]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拼音] quǎn mǎ zhī chéng
[释义]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拼音] chéng huān chéng xǐ
[释义] 诚:真是,的确。形容非常欢喜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拼音] chéng yì zhèng xīn
[释义] 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拼音] tuī chéng ài wù
[释义] 物:他人。拿出诚心去爱护他人
[出处] 唐·陈子昂《九陇县独孤丞遗爱碑》:“力行务仁,推诚爱物。”
[拼音] pǔ nè chéng dǔ
[释义]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出处] 《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拼音] zhì chéng gāo jié
[释义]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拼音] dān chéng bì lǜ
[释义] 竭尽忠诚与思虑。
[出处] 《清史稿·后妃传·太祖高皇后》:“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