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ǔ cí nòng zhá
[释义] 犹言舞文弄墨。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
[拼音] yán cí lì sè
[释义] 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拼音] guān yàng cí zhāng
[释义]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出处] 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拼音] chū cí tǔ qì
[释义] 犹谈吐。
[出处] 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
[拼音] xū cí guǐ shuō
[释义]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拼音] yán cí jù jué
[释义] 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拼音] cí rén mò kè
[释义]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拼音] yín cí yàn qǔ
[释义] 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拼音] cè cí yàn qǔ
[释义] 侧:不正;艳:艳丽。文词艳丽而流于轻佻
[出处] 《雅言杂录》:“少敏悟,薄行无检幅,多作侧词艳曲。”
[拼音] cí rén cái zǐ
[释义]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
[拼音] chén yán fū cí
[释义]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拼音] chū yán tǔ cí
[释义] 见“出言吐气”。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拼音] cí qióng lǐ jué
[释义] 同“词穷理尽”。
[出处] 《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
[拼音] cí wú zhī yè
[释义]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出处]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义撮要,词无枝叶。”
[拼音] mìng cí qiǎn yì
[释义] 见“命辞遣意”。
[出处] 王闿运《郭新楷传》:“军檄笺启,日有百数,新楷命词遣意,轻重悉宜。”
[拼音] qiǎn cí zào yì
[释义] 同“遣辞措意”。
[出处]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拼音] qiǎn cí lì yì
[释义] 同“遣辞措意”。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拼音] fú cí qū shuō
[释义] 浮:空虚不实;曲说:指言语偏激。虚浮不实的词句,偏颇不正的言论
[出处] 《清史稿·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拼音] fán yán màn cí
[释义] 繁:多;蔓:蔓延。繁多而纷杂的言辞。指罗嗦繁琐而不简洁
[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踣毙沉埋,岂繁言蔓词之为渎!”
[拼音] piàn cí zhī jù
[释义] 同“片言只字”。
[出处]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