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 tái cí
[释义]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出处] 张平《抉择》:“末了,杨诚说了一句潜台词很丰富的话。”
[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出处]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拼音]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拼音] qiǎn cí zào jù
[释义] 运用词语组织句子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但编排布局却较一般传奇来得曲折复杂,遣词造句也务求绮丽华美。”
[拼音] wài jiāo cí lìng
[释义]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出处] 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拼音] yín cí huì yǔ
[释义] 淫荡猥亵的言词。同“淫词亵语”。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拼音] gān yán mèi cí
[释义]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拼音] lǐ bù shèng cí
[释义] 指文章说理不能胜过言辞
[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拼音] kōng fèi cí shuō
[释义]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拼音] yǐn yuē qí cí
[释义]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拼音] wán nòng cí zǎo
[释义]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
[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拼音] bù zàn yī cí
[释义]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拼音] qíng jiàn hū cí
[释义] 见“情见乎辞”。
[出处]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
[拼音] shī cí gē fù
[释义] 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拼音] qiáng cí duó zhèng
[释义] 同“强词夺理”。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拼音] bāo lǎn cí sòng
[释义]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拼音] guān yàng cí zhāng
[释义]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出处] 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拼音] yín cí yàn qǔ
[释义] 黄色的、不健康的诗歌、词曲。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拼音] chū cí tǔ qì
[释义] 犹谈吐。
[出处] 宋·苏轼《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经百家说为歌诗,与扬州豪俊交游,头骨硗然,有古丈夫风。其出词吐气,亦往往惊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