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ěr yú wǒ zhà
[释义]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拼音] qiāo zhà lè suǒ
[释义]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释义]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拼音] ěr zhà wǒ yú
[释义]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拼音] lè suǒ qiāo zhà
[释义] 勒索:强行索取财物。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
[出处] 徐朔方《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拼音] yáng shū zhà bài
[释义] 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战,却佯输诈败,诱到北山之前,放炮为号,三面夹攻,必获大胜。”
[拼音] zhà bài yáng shū
[释义]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
[拼音] zhà chī bù diān
[释义] 谓假装痴呆。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拼音] jié tān ào zhà
[释义] 凶暴贪婪而又傲慢狡诈。
[出处]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虽其桀贪骜诈若李世忠、陈国瑞之流,苟有一节可用,必给以函牍,殷勤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
[拼音] kuáng sān zhà sì
[释义] 多方欺诈。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拼音] sā zhà dǎo xū
[释义] 指说谎骗人。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幺道果。”
[拼音] diāo huá jiān zhà
[释义] 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