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n rěn bù yán
[释义]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
[出处] 清 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
[拼音] yī jiā zhī yán
[释义]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拼音] tóng yán wú jì
[释义]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拼音] xíng zhuó yán qīng
[释义] 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拼音] néng yán kuài yǔ
[释义]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往聘齐国。”
[拼音] yán jiǎn yì shǎo
[释义]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拼音] néng yán shàn dào
[释义]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
[拼音] néng yán huì dào
[释义]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
[拼音] chán yán nìng yǔ
[释义]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拼音] qiān yǔ wàn yán
[释义] 见“千言万语”。
[出处] 《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千语万言劝解太子,如风过耳,不肯回朝。”
[拼音] é yán huò zhòng
[释义]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 《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拼音] xiāng gù wú yán
[释义] 顾:看。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拼音] è yán pō yǔ
[释义]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拼音] yī yán sàng bāng
[释义] 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拼音] yī yán xīng bāng
[释义]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拼音] yī yán yī xíng
[释义] 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拼音] jìng yán lìng sè
[释义]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拼音] rén wēi yán jiàn
[释义] 犹言人微言轻。
[出处]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拼音] xíng bù gù yán
[释义]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拼音] 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