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àn dé sī qí
[释义] 见“见贤思齐”。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拼音]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
[释义] 见“相形见绌”。
[出处] 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拼音] jiàn nì bù jiù
[释义] 犹言见死不救。
[出处]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拼音] jiàn wēi zhì mìng
[释义] 见“见危授命”。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拼音] wǒ jiàn yóu lián
[释义] 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 南朝 宋 虞通之《妒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拼音] kāi xīn jiàn chéng
[释义]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拼音] lǎo shǔ jiàn māo
[释义] 比喻十分惧怕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拼音] lǎo chéng jiàn dào
[释义] 见到:见识周到。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拼音] mèng jiàn zhōu gōng
[释义]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拼音] mù jiàn ěr wén
[释义]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出处]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拼音] míng jiàn wàn lǐ
[释义]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征利》:“真可谓明见万里,智察秋毫。”
[拼音] ná zéi jiàn zāng
[释义]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出处]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拼音] pī yún jiàn rì
[释义]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拼音] qíng xiàn hū cí
[释义]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拼音] qíng xiàn hū cí
[释义]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
[出处] 《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拼音] qíng jiàn hū cí
[释义] 见“情见乎辞”。
[出处] 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
[拼音] cheng xian chuo chu
[释义] 一件件交错出现.
[出处] 宋·文天祥《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拼音] dòng jiàn dǐ yùn
[释义]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出处]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拼音] jiàn shǐ zhī zhōng
[释义]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拼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释义] 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