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53个与“西”相关的成语:
  • 东藏西

    [拼音] dōng cáng xī duǒ
    [释义]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 东扭西

    [拼音] dōng niǔ xī wāi
    [释义]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
  • 东奔西

    [拼音] dōng bēn xī zhuàng
    [释义]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出处] 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 东扯西

    [拼音] dōng chě xī lā
    [释义]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出处]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 东冲西

    [拼音] dōng chōng xī tū
    [释义] 谓四处冲锋突击。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 东躲西

    [拼音] dōng duǒ xī pǎo
    [释义]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 各奔东西

    [拼音] gè bēn dōng xī
    [释义]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 拆东补西

    [拼音] chāi dōng bǔ xī
    [释义]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出处] 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 西南北

    [拼音] 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东跑西

    [拼音] dōng pǎo xī diān
    [释义] 比喻到处奔走。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 东游西

    [拼音] dōng yóu xī dàng
    [释义]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东寻西

    [拼音] dōng xún xī mì
    [释义] 指到处张罗
    [出处]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 西方净土

    [拼音] xī fāng jìng tǔ
    [释义]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出处] 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 东瞧西

    [拼音] dōng qiáo xī wàng
    [释义] 指到处乱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 唐突西

    [拼音] táng tū xī shī
    [释义]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出处]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 东挪西

    [拼音] dōng nuó xī jiè
    [释义] 指到处挪借款项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 东挪西

    [拼音] dōng nuó xī còu
    [释义]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 偷东摸西

    [拼音] tōu dōng mō xī
    [释义] 指小偷小摸。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 东躲西

    [拼音] dōng duǒ xī cáng
    [释义] 指到处躲避藏匿
    [出处]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 东涂西

    [拼音] dōng tú xī mǒ
    [释义]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