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释义]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拼音] pī fà xiǎn zú
[释义] 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披散头发,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拼音] pī jiǎ zhěn gē
[释义] 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十二 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拼音] pī fà tú xiǎn
[释义]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拼音] pī xiù zhī xī
[释义] 被:通“披”;牺:祭祀用的牲畜。披着锦绣的牲牛。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拼音] pī jiǎ jù ān
[释义] 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出处] 《後汉书 马援传》载:汉 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 ‘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拼音] pī shān dài hé
[释义]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拼音] pī shān méng jīng
[释义] 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垫;蒙:冒着。披着草苫子,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形容受尽艰辛,吃尽劳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拼音] pī zhě guàn mù
[释义]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
[出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李绂、孙嘉琻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拼音] pī zhū pèi zǐ
[释义] 穿红袍,挂紫绶。指身为大官
[出处] 《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
[拼音] pī fà fù yīng
[释义] 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出处] 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拼音] huà bèi wàn fāng
[释义] 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万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
[出处] 唐·柳宗元《为李谏议贺赦表》:“恩覃九有,化被万方。”
[拼音] zé bèi hòu shì
[释义] 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出处] 陶铸《崇高的理想》:“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时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
[拼音] wéi kù bù bèi
[释义] 韦:熟皮叫韦,生皮称革。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