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ān xíng hǎi xiǔ
[释义]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出处]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拼音] tiān xíng shí qì
[释义]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处]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拼音] wén xíng chū chǔ
[释义]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出处]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拼音] xī xíng zhǒu bù
[释义]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
[出处]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拼音] xíng yì zhī nán
[释义]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拼音] xíng zhě ràng lù
[释义]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出处] 《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拼音]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释义] 行险:冒险。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拼音] dǐ shēn lì xíng
[释义] 犹言砥节砺行。
[出处] 《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拼音] fāng yán jǔ xíng
[释义] 谓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拼音] fēng xíng diàn zhào
[释义] 形容迅速威猛。
[出处] 《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冠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拼音] fù shí xíng shuǐ
[释义] 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拼音] guān zhǐ shén xíng
[释义]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出处] 《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拼音] huì dé gòu xíng
[释义]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出处] 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拼音] lì dǔn xíng mián
[释义] 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拼音] niǎo shòu xíng
[释义] 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比喻乱伦
[出处] 《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拼音] qǔ xué hǎo xíng
[释义]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出处] 宋·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拼音] sì yì héng xíng
[释义]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出处] 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拼音] shān zhǐ chuān xíng
[释义] 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出处] 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拼音] wēi zhòng lìng xíng
[释义] 权势大,有令必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拼音] xíng hǎo jī dé
[释义] 行:从事,做。做好事,积功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我虽错了,姑娘们吩咐了,以后改过,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