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338个与“”相关的成语:
  • 言听

    [拼音] jì xíng yán tīng
    [释义]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计勋

    [拼音] jì xūn xíng shǎng
    [释义] 同“计功行赏”。
    [出处] 《旧唐书·房玄龄传》:“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 借公

    [拼音] jiè gōng xíng sī
    [释义]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 短才高

    [拼音] xíng duǎn cái gāo
    [释义]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看风

    [拼音] kàn fēng xíng shì
    [释义] 看:观察,估量。比喻做事灵活机动
    [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许多专制国家,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
  • 口无择言,身无择

    [拼音]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
    [释义] 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出处] 《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坐不安

    [拼音] xíng zuò bù ān
    [释义]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 谋听计

    [拼音] móu tīng jì xíng
    [释义] 犹言言听计从。
    [出处] 宋·王令《读》:“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 逆施倒

    [拼音] nì shī dǎo xíng
    [释义] 见“逆行倒施”。
    [出处]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逆施倒行,以迄于今。”
  • 被绣昼

    [拼音] pī xiù zhòu xíng
    [释义] 穿着锦绣衣服白天出行。指在人前夸耀自己富贵
    [出处] 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被绣昼行,昔人攸羡。”
  • 潜德秘

    [拼音] qián dé mì xíng
    [释义] 见“潜德隐行”。
    [出处]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 潜德隐

    [拼音] qián dé yǐn xíng
    [释义]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出处]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 肉袒膝

    [拼音] ròu tǎn xī xíng
    [释义] 肉袒:光着身子;膝行:双腿跪着向前挪动。脱衣裸体,双腿跪着向前挪动,以示顺从降服或认罪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宁王大喜,依了他计,相约次日早朝,肉袒膝行,请罪道:‘蒙皇上赐宴,力不胜酒,失错触了妃履,臣出无心,罪该万死。’”
  • 水到鱼

    [拼音] shuǐ dào yú xíng
    [释义]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 托公

    [拼音] tuō gōng xíng sī
    [释义]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 修身慎

    [拼音] xiū shēn shèn xíng
    [释义] 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
    [出处] 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 照功

    [拼音]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出处] 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 远升高

    [拼音]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释义]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特立独

    [拼音]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 危言危

    [拼音] wēi yán wēi xíng
    [释义]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